要成為作家是否需要文憑?—楊翠屏(法國)

2024-11-07

想要舞文弄墨除了要有才氣、文化素養之外,是否須擁有高等學歷?文憑有助於紮實母語基礎,或是阻礙想像力的馳騁?

文憑是否在寫作過程中構成重要因素?大家可能會異口同聲吶出否定的回答,不少作家形成明顯的例子,因寫作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天賦,它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教育。從事寫作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努力不懈、充分時間及慢慢培養的寫作技巧。法國現時興的『寫作工作坊』,對於想成為小說新手之人將有所裨益。

二十世紀是個重視文憑的時代,文憑是個人成功的表徵,在法國更甚於美國,也是踏入社會就職的重要條件。高等教育擴展視野、增廣知識,培養獨立思想能力。『必須先學習才能寫作,因作者面對讀者須言之有物。一位單獨在一座孤島上的作家將無法創造出傳世的小說』。一位後悔沒進入文學系就讀的小說家如此感嘆。擅長以中古世紀為背景的法國著名小說家珍‧布漢(Jeanne Bourin, 1922-2003) 深受以未能完成文學學士學位之苦,由於不具專長,她須花費較多時間去蒐集歷史資料。

主張文憑有益的另一項重要論據是,它保證把母語運用自如。尤其想從事與文學有關行業時,文憑證實其好處,它可充當個人知識價值的評價與參考,甚至是被人確認、賞識的一種特徵,法國的文化界充滿此種時髦現象。

基於需要與興趣,作家酷愛閱讀,勤於閱讀才能掘取巧思、靈感,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只有基礎教育,沒有淵博的知識,怎能創作呢?『書到用時方恨少』,雖然寫小說不須引經據典。有些年輕作家與不受他人影響為藉口而不看書,是種錯誤觀念。

持著文憑無用論的作家,認為文憑使頭腦變得僵硬,引用太多論據只能成為好的評論家而非小說家。以生活經驗代替文憑,人生是寫作才華的真正溫床,生活就是大學教育,諸多奇遇使小說家筆下人物多采多姿。

源於網路圖
源於網路圖

得過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紀德 (André Gide,1869-1951),斷斷續續念完中學後,開始出入文藝沙龍,遇見許多作家,和幾位作家友誼長存。當過文化部長的馬爾荷 (André Malraux,1901-1976),雖然沒完成中學學業,但懷抱對文學的一股熱誠,勤逛塞納河畔舊書攤,觀賞電影、聽戲劇、參觀展覽、去音樂會。得過兩次文學獎,遺骸被葬在巴黎先賢祠 (Panthéon)。齊諾 (Jean Giono,1869-1951)因父親健康不佳、家境因素而中斷學業,在一家銀行工作。以自學方式滿足求知慾,閱讀古典作品,使他立志當作家。詩作在一位畫家朋友主辦的『藝匠筆記本』發表,接著出版小說皆獲好評,也得到金錢獎賞。他決定放棄職業,從事創作。作品數次獲獎,也成為龔古 (Prix Goncourt) 評審委員,其成就被認為20世紀法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上三位雖沒受過高等教育,但在文學領域燦爛開花,是自學成功的例子。

有些書香、富裕的家庭以家庭教師代替學校教育,例如法蘭西學院首位女院士尤瑟納 (Marguerite Yourcenar,1903-1987),她是比利時人,後來歸化美國籍,得過數次文學獎。二十世紀英國意識流小說家吳爾芙 (Virginia Woolf,,1882-1941),來自一個資產階級、父親為高級知識份子的家庭。自幼身體羸弱沒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由父親一手負責教導,也在家裡自由閱讀父親圖書館中任何一本書。後來成為認真多產的作家,堅持不懈地在藝術領域辛勤耕耘。另外一位英國十九世紀著名小說家伊里亞特 (George Eliot,1819-1880),學校教育不到高中程度。開明的父親鼓勵女兒的智性發展,不惜斥資請家教,她學習義大利文、德文、拉丁文、希臘文。讓她購買需要的書,被允許使用父親雇主奧伯利宅第的私人圖書館。

法國有不少作家是文學系畢業,他們通常是飽學之士,身兼教職,其高超學識不時流露在字書,諸如沙特、波娃。法納 (Irène Frain)生於五十年代,大學唸古典文學,通過中學和大學教師頭銜考試 (agrégation) 之後,先後在中學及大學教過書。也一面寫作,她的書成為暢銷書,於是放棄教職,成為全職作家。因為電視記者的詢問:妳出身低微,是如何成為名作家?激發法納到不列顛尼 (Bretagne)故鄉的尋根之旅。2013年上市的自傳體書『來自什麼皆無的背景』(Sorti de rien),是探索父親心境、人格,重新認識過貧困日子的父親,但良好的基因『人窮志不窮』,讓她學到『閱讀讓人獲得知識,有了知識就有辦法』的金科玉律。2015年出版的『居里夫人有位情人』,敘述這位舉世聞名女科學鮮為人知、秘密的一面。

歷史、心理學、社會學、科學、醫學等書籍的作者,必須在這些領域有所專精。他們有博士學位,是大學教授或是專家。九十年代,法國有一位巴黎政治學院出身的記者、作家克洛哲 (François de Closet),他的數本描寫社會現象的書皆很暢銷,也在電視主持過科學、醫學、節目,可謂通才。

二十一世紀的法國,僅有高中文憑而想當作家,路途較艱辛。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小學証書 (Certificat d' é tudes),擁有者的法文程度相當不錯,甚至超越當今的高中畢業生。網路數據時代,法國閱讀人口縮減,卻有越來越多的法國人想成為作家 ,比例佔西歐國家首位,主要是想小說創作。每年九月開學之際,書市推出新人第一本小說 (Premier roman)。米契爾出版社 (Albin Michel) 的法國小說銷售屢獲佳績,但出版新人小說很謹慎,出版業不景氣的年代,九千到一萬份書稿中,才有一份被付梓。第一本小說出版後讀者反應如何呢?雖然銷售量達500本的寥寥無幾,法國出版界每年還是會推出新人小說。脫穎而出的如鳳毛麟角。

2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