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作協第15屆雙年會在海德堡舉行 - 作者 高關中 (德國)

2024-05-31

作者 高關中(德國漢堡)2024/5/28

五月是西歐春暖花開的美好時節,就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迎來了歐華作協第十五屆雙年會。這次年會在德國最早的大學城海德堡舉行,共有三四十人參加。會員來自德國、瑞士、奧地利、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多個歐洲國家,還有不遠萬里而來的臺灣學者教授們和來自中國江蘇、目前在斯洛維尼亞任教的文學教授,以及來自德國、瑞典、土耳其的漢學家共襄盛舉。這次會議得到了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的積極支持,共同合作,是本屆大會的一個亮點。會議舉行了熱烈的文學研討和認真的工作總結,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會議交流熱氣騰騰

感謝會長李筱筠等人的積極努力,把會議安排到條件良好的Ibis酒店舉辦。它位於海德堡火車站旁邊,也靠近有軌電車和公交站,交通很方便。

5月24日,會員和會議來賓們乘飛機、火車、長途汽車乃至自駕車而來,陸續報到。老朋友重逢,新文友相識,倍感親切。

5月25日舉行全體會議。會場就設在海德堡大學的圓形會議廳。佈置樸素大方,副會長青峰製作了不少電腦頁面,親自操作,充分發揮了大螢幕的作用,大螢幕投射打出「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第15屆雙年會」的銀色大字和歐洲輪廓圖。協會自1991年創立至今已33載,把散居歐洲十幾個國家的華文作家組織起來,一直運作良好,尤其是在辦好年會和集體出書方面,成績斐然。這次會上就展現了協會的第15本合集《追光逐影-直擊四十部歐洲電影》。

上午9點,歐華作協第15屆雙年會正式開幕。安排緊湊周到,有條不紊。大會由副會長青峰主持。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主任、台灣駐德國法蘭克福辦事處代表、中華民國筆會秘書長楊宗翰教授致辭祝賀。李筱筠會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

接著舉行贈書儀式,來自各國的歐華作協會員們紛紛拿出自己的作品,贈送給海大漢語系,贈書擺滿了諾大的講壇。系主任與贈書者一一合影留念。這是歐華作協會員們多年來辛勤筆耕的部分成果展示,也架起了華文文學與德國文化交流的橋樑。

接著舉行研究報告講座。這屆年會的主題是多重視野下的華語文學。內容豐富多彩, Lennart Riedel的《僧侶與雨傘--後毛澤東時代中國的法律、文學與道德》,楊宗翰副教授的《臺灣新詩發展與出版編輯關聯性之探索》和董恕明教授的《不一樣的美麗──以臺灣當代原住民漢語文學為例》,都很引人入勝。茶歇時全體與會者合拍了紀念照。

下午年會活動再掀高潮,進行專題講座,重點介紹協會和會員們的新作。德華作家、副主編黃雨欣講述了歐華作協新作《追光逐影:直擊四十部歐洲電影》的編輯出書過程,這次出書,收錄了21位會員的35篇作品。全書共274頁。受到了廣大讀者和專業人士的好評。這對會員們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奧華作家常暉推介了新作"On the Tide"(《弄潮》),這本書涉及到當代人們關心的主題,奧地利前總統Heinz Fisheries寫了情真意切的前言。德華作家黃學昇介紹了他的《先驗哲學研究》,再攀哲學高峰。德華作家穆紫荊通過自己的作品《活在納粹之後》講述了創作長篇小說的經驗和體會。

夏青青介紹文集《萊茵河畔的華人風采》的創作經過。黃雨欣憑著深厚的生活積累創作了《諾亞方舟》。歐華作協老會長朱文輝報告了他在雙語文學方面的新進展。瑞華作家青峰談論了三語創作新詩的體會,滿懷激情地朗誦了他的新詩。德華作家高關中介紹了傳記文學的歷史、分類和寫作體會。最後德華作家彭菲菲以翻譯為主題,敘述了她翻譯11本書的經過, 暢談對機器翻譯和AI的看法和展望。這些發言從各個方面反映了歐華文學的新面貌。

晚餐在海德堡老橋頭的亞洲餐館舉行,觥籌交錯,其樂融融。剛吃完飯,又給大家一個驚喜。協會特地訂了兩個蛋糕,為四位5月份生日的文友慶生,使大家倍感協會的溫馨。

這次大會議題滿滿,第二天上午繼續舉行大會。來自台灣輔大的黃渼婷副教授的題目是初探台馬華文學中的「尋根」,而目前在瑞典達拉納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胡龍隆博士以機會與挑戰為題,介紹了瑞典的台灣文學教學。奧地利德中翻譯家 & 顧迪康博士則把探討引向台灣原住民短篇小說的德文翻譯。土耳其漢學家 Ayşe ÖZTÜRK 黃茹女士則講述了翻譯高行健劇本的過程,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

上午11點多李筱筠會長致閉幕詞,圓滿結束了大會的所有議程。


誕生新一屆理事會

大會結束後,歐華作協舉行會員大會。李筱筠會長做了工作報告。自上屆大會以來,歐華作協共增加4名新會員,分別為德國的陳羿伶、比利時的劉又瑋(重新入會)、瑞士的俞錦梅和英國的張曉陽,為歐華作協增添了新鮮血液和活力。

會員夏青青代表歐華作協財務理事楊悅做了關於財務工作的報告。會員們高度讚揚以李筱筠會長帶領的團隊,為圓滿成功辦好海德堡年會的貢獻。

最後會員大會選出了新一屆理事共11人,李筱筠(瑞士)被大家推舉連任會長、楊翠屏(法國)和青峰(瑞士)為副會長,陳羿伶(德國)為秘書長,常暉(奧地利)為副秘書長,夏青青(德國)負責財務。其他當選理事還有黃雨欣(德國)、謝盛友(德國)、穆紫荊(德國)、彭菲菲(德國)和高關中(德國)。


海德堡采風

5月26日下午,大會組織與會者在海德堡市區參訪觀光,領略德國古老大學城的大好風光。

我們的遊覽從老石橋附近開始。橋頭的塔門,橋上的石雕,堪比布拉格的大石橋。這座古城山環水佩景色奇佳。看,王座山上綠樹蔥蘢,殘留的中世紀的古堡宮闕猶如橫空出世,巍然屹立在半山之上;古堡腳下,萊茵支流內卡河緩緩流淌,傍城而過,江上橫臥著美麗的大石橋;古堡、石橋、紅瓦青磚的老城與青山翠水交相輝映,融為一體,透出無比浪漫和迷人的色彩。就在這依山傍水的小城裡坐落著德國土地上最古老的大學。建於1386年,600多年來,海大逐漸成長,因此校舍也就見縫插針,星散全市各地。我們開會的地方,就在老城區。

海德堡老城背山面河。建築以18世紀的巴羅克風格為主,處處紅瓦青磚,古意盎然。主要街道豪普特街(Hauptstr.)與內卡河平行,全長約1公里,早已辟為步行街。遊人盡可優哉遊哉地欣賞兩旁看不盡的櫥窗,無須驚怕市虎傷人。累了就在露天咖啡座坐坐。假如喜歡喝杯葡萄美酒或啤酒,隨處都有小酒店。

街東頭連著市集廣場,這裡最搶眼的就是高聳的聖靈大教堂,一座始建于15世紀初的哥特式淺紅色大建築。內中葬著歷代選帝侯。教堂北側附近的窄巷裡坐落著魏瑪共和國首任總統亞伯特紀念館。亞伯特(1871—1925)出生於海德堡的一個裁縫家庭,作過馬鞍匠,後成為社會民主黨領導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擔任總統,紀念館裡介紹了他的一生。

與大教堂隔街相對,有座建築叫騎士旅館,屋外牆面浮雕精美。這座文藝復興式的富家宅第已有400年歷史,它是本市現存最老的民居,現在作為旅館、餐館使用。市集廣場上與聖靈大教堂遙相對應的是市政廳,建築雍容優雅,也有近300年歷史。

離市政廳不遠,就是陡峭的登山路徑,或步行或坐纜車,就到了大名鼎鼎的旅遊勝地——宮堡(Schloss)遺址。從這裡俯瞰小城和內卡河風光,但見江面長虹臥波,古城融於山水之中,好一幅迷人美景,德國文壇巨匠歌德,曾先後8次來訪,說他已把心遺忘在海德堡了。其實不光是他,相信每個遊人都會把心遺忘在這裡,期望再度來訪。

圓滿成功的年會

歐華作協年會結束了。5月27日大家依依惜別,期待下次相逢。最後以老會長朱文輝大哥的讚語結束這篇會議報導:

這次短短三天海德堡雙年會,整個議程內容豊富紮實,台灣前來共襄盛舉的學者專家,以及海德堡大學漢語系女系主任率領的幾位高級研究學者,輪番上陣各從自己專精的領域精闢講述華文文學所折射的各種不同景象與風貌特質,打開了我們僅是純粹握筆創作的心靈,拓寬了我們的視野,指出未來繼續努力的方向,讓我們茅塞頓開,跳出迷津,實在受益匪淺,知智並增。而文友們也各就自己擅長的創作領域發表心得和一路走來所經營的成績單提出來分享、交流,就文學研討的意義而言,的確做到了水乳交融,以文會友、以友輔文的目的。

難能可貴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也來了兩位研究漢學的年輕女學人做了有關土國方面的研究心得報告;在斯洛維尼亞大學講授漢語的中國常熟理工大學中文系計紅芳教授更是慕名前來參與交流,蒐集她研究歐洲華文文學作家與作品第一手資料的熱誠,令人感佩。

感謝會長及整個 領導班子的努力與付出,感謝文友們的出席,讓我們多年來的友情隨著悠悠歲月如同陳年好酒般益加散發出陣陣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