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的思維策略 (瑞士)
作者 李筱筠 (瑞士)
前言
連續兩日清晨四點半起身,研究並挑選網頁創建平台,決定親自上陣為「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建立協會自己的官方網頁。
對文字與視覺圖像頗為敏感的自己,有信心將我們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的官網製作出一定水平。畢竟前年邊寫商學院碩士論文邊準備微型創業的自己早已自行架設過公司網頁,但因故暫時擱置創業事宜。
希望不久的將來,與眾迎上數位化時代的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官方網頁便能面世,在全球範圍內為華語讀者從各面向介紹歐洲大陸,以及多元文化比較與觀察。
以下分享我三年前寫的一篇文,關於我對數位化時代的一些思考。
(瑞士巴塞爾 李筱筠 2022年11月4日)
商學院國際商務碩士課程第二期選修《數位變革》與《數位管理與社群管理》,前者必修科目,後者選修科目。選科目是有技巧的。有的科目說好聽是強化和更新過往所學知識,但其真正作用卻是節約「有限資源」(即個人學習時間與精力,畢竟我是全職進修。),並將這資源做最大化利用,換句話說便是將個人有限時間,運用在不熟悉/完全陌生但「強迫自己」去學習的新領域。
過去這二十年置身在一個被「digitalization 數位化」顛覆的世界。
1999年去國前的夏天,特地去上課學習html網絡語法,架設個人網站。架設一個功能性強的個人網站,需相對強大的邏輯,因為設計的每個子頁,都需形式不一的內容(文字、攝影作品、友情連接等),並能成功連回母頁。
我自己架設的個人網頁大約使用了五年,之後被blog/部落格這類產品逐漸取代。部落格最大優勢是後台操作全都客製化,客戶不懂網路語言也可輕鬆擁有個人虛擬分享空間。當時部落格才出現,我立即申請了一個空間,在虛擬空間裡認識了不少來自真實世界裡的人。如今瑞士境內最好的姐妹,便是在這空間閱讀我的文字和欣賞我的攝影作品主動要求見面的讀者。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位素未謀面,當時人在日本攻讀博士學位(醫學相關)的台灣女孩。那幾年她從我的文字分享一路看我如何陪伴孩子們探索世界,如何在陪伴孩子們的過程中大量閱讀不同面向與思維的教育書籍,願意重新思考教育本質與教育哲學,並放下一切全心陪伴孩子們成長。陪伴,即便形式與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不同層面與領域,但基調卻從這個自我提問出發:一語成長背景的母親如何陪伴孩子們在三語的環境裡順利長成。這過程充滿未知,實驗性質很強,而時間在成為歲月前總是漫長,成果從來也無法立竿見影。
如此這般過了幾年,「FB 臉書」橫空出世,徹底改寫人類交流模式。此新興商業模式,破壞了某些產業慣有的運作模式,如營銷。
臉書的出現,逐漸取代了部落格吸收了像我這樣一位部落格重度使用者,當然還包括了我的網友與我的讀者。兒子快滿十四歲,當初那位在日本攻讀博士學位的網友,如今是我的臉友,自己也組建家庭,擁有一對可愛健康活潑聰慧的子女。偶爾看到兩個孩子成長點滴的推送,每個溫馨畫面,都讓我親歷時間瞬間化為歲月的魔力。
Instagram、TikTok抖音等社交媒體繼臉書再次改寫了人們生活、分享、創作與商業模式。數位化時代,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另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出其不意地橫向或垂直破壞產業。
Disruptive,破壞性。在《數位革命》指定閱讀裡第一次讀到這個字時(數位化具破壞性),還無法準確理解這字在文本裡所要傳達的意思。陸續學習數位化相關內容、閱讀相關書籍,並寫了幾份作業後,才真正理解。
正在閱讀的《瞬時競爭策略》提及:「在愈來愈多的市場中,我們看到的是產業與產業間的互相競爭,甚至同產業內的不同商業模式相互競爭,以及無中生有的新形態競爭。」
這也就是說,每個參與瞬時競爭的企業(包括新創公司)進入市場時所帶來的競爭力,是具改寫產業運作模式與產業結構的能力,而這個改寫能力則源於新商業模式的破壞性。
以往策略的主流概念是「可持續競爭優勢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但瞬時競爭策略的作者卻主張,在快速變動,既有的商業模式不斷被挑戰與破壞的勢態下,「瞬時競爭優勢 transi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會是更好的應對策略。
瞬時競爭策略主張競技場思維,關鍵元素:
- 攻城略地 取代以往的定位優勢。
- 潛在機會的市場份額,而非單純的市場份額。
- 最大威脅為競爭者的破壞性。
- 界定目標客戶取決於客戶行為,而非人口統計與地理區分。
- 專注客戶體驗,以此為基礎列出「待辦任務清單」,主動出擊,價格、產品功能與品質退居二線。
競技場不同於產業,因為競爭者不限於同個產業。而競技場,是針對性的,瞬時的,並非萬裡路跑。談及具瞬時特質的競技場,想到《數位變革》此周的學習主題:
在數位時代背景下,傳統企業如何運用數位化所帶來的優勢與新創公司合作,爭取協同優勢,並迎來雙贏。數位化鋪天蓋地席卷而來,面對數位化,傳統企業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調整組織文化,努力讓組織成為一個數位化溫床。設計一套具體措施、可行方案,將組織數字化,以因應市場的快速變化,更貼近市場、客戶、員工、利益相關人。關於具體措施,想到所學的《數位管理與社群管理》,一個以往非常陌生的領域,其中的關鍵如SEO搜尋引擎優化,工具如社交媒體審計清單,讓我漲了不少專業知識。
碩士課第二期的《數位變革》和《數位管理與社群管理》、第一期的《企業戰略》,為第二期《財務報表分析》而閱讀的《財務報表》,以及書籍《瞬時競爭策略》,從這些科目與讀本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出乎意料竟強化了我想「微型創業」的念頭。
不僅如此,還改變了我的生活與思維慣性,更有意識使用各大社交媒體,零距離接觸各領域最新動態,一種最有效的被動式參與和交流;優化時間單位的訊息接收量;讓自己與這世界最大化連接。而全球化與在地化,通過數位技術,能更好地共生。
此外,「內容營銷」是社交媒體商業模式的主要元素。內容,也就是能打動人心的故事,能與受眾產生心理連接的東西。身為受眾,面對的是千萬種內容選擇的煩惱,即便如此,依舊掌握決定內容是否可行的主導權。
數位時代的未來,無論如何具破壞性,無論如何顛覆,無論發展出何種商業模式,將仍以消費者需求,即人的需求,為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