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年會回顧】1996年漢堡年會,德國港都風貌—高關中(德國)

2024-12-28

        王雙秀在歐華作協裡很受愛戴,文友贊她"慈眉善目,古道熱腸。"1996年在漢堡舉行的第三屆年會,即由她主力籌辦。她的果斷,周密,卓越的辦事能力,亦在這次辦會過程中,得到廣泛的肯定,傾服。王雙秀還編寫了年會手冊:《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第三屆年會手冊》,為我們留下這次會議的詳細資料。這次編寫協會歷屆年會介紹(編按:2020年),打電話向她求教,她詳細解答相關問題,還把年會手冊寄了過來,真是雪裡送炭啊!

德國港都漢堡 / 源於網路圖
德國港都漢堡 / 源於網路圖

辦會的辛苦與喜悅

        在這一次會議的準備過程中,歐華作協的會員們發揮了最大的團結合作精神,不管是不是能到會參與,在書信的來往中,都不吝給與籌備處精神的支持與鼓勵。穩坐蘇黎世的歐華龍頭趙淑俠大姐,總是以她堅定而溫柔的聲音殷殷垂詢籌備進展。而會裡的偵探大師朱文輝,則發揮了他最大的推理精神,看秘書處由他發出的巨細靡遺又有次序的議程表,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真不是蓋的!"而世華的靈魂符兆祥大哥更是次次十萬火急如追擊令般來電催問。有時半夜或清晨,一聲電話鈴響,傳來那頭符大哥精神的聲音,王雙秀便知今天又有的忙了!

        經過半年多的策劃與準備之後,由歐華作協、佛光大學和漢堡大學漢學系聯合主辦的"歐洲華文文學學術研討會"1996年6月28日(星期五)開始舉行。棲息在歐洲各處的華文"文昌星",都彙聚到港都漢堡,給熱鬧的商業城平添了濃濃的文學和文藝氣息,當然也驚動了一些僑領。商界頭頭,和臺灣的父母官等,他們都熱誠伸出了友誼之手,給了實際的幫助。如僑領陳名豪、姚紹裘先生,長榮、陽明海運、群光電腦、新聞局和外交部等各單位對此次大會的襄助。

        此次歐華作協年會共三天,日程排的滿滿的。共有龔鵬程、馬漢茂、祖慰、勝雅律、李正治、王安博等6位學者作家在29日提出專題論文,30日則為"中德文學研討會",由趙淑俠與漢堡大學中文系主任Dr Stumpfeldt共同主持,計有各地代表趙淑俠、朱文輝、紫尹(德)、楊玲(奧)、楊美華、謝盛友、張筱雲、譚綠屏、王雙秀、麥勝梅(德)、潘縵怡(英)、應碧惠(法)、張昭卿、莫索爾(西)及漢堡大學漢學系全體師生近百名出席。師生們並把歐華作家朋友的作品翻成中文,除了以文會友,還做到文化交流,達成協會成立的目標與宗旨。

        這次年會選舉了新一屆理事會。創會會長趙淑俠大姐高風亮節,為了協會長遠的發展,主動提出由較年輕的會友接班。大家高度讚賞。最後確定趙淑俠為終身榮譽會長,新會長為朱文輝,副會長呂大明、祖慰,秘書長王雙秀,副秘書長俞力工。

        中央日報特發了歐華會議專輯,刊登了王雙秀寫下的《文昌星齊聚漢堡天空》,讀來如同親身經歷。會議準備期間,臺北、蘇黎世、漢堡之間的電話、電傳不斷。王雙秀風趣地寫道:"作家們尚未開會,倒是先讓三國的電訊局得到了好處,不過準備工作能這樣順利進行,電訊局還是功不可沒的。"

        這次年會,漢堡僑界大力支持。僑領姚紹裘在張大勇的雪園飯店宴請了全體與會者。僑領陳名豪在漢堡布蘭肯內澤的Sagebiels Faehrhaus飯店舉行宴會,招待與會代表。窗外就是易北河,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大家盡歡而歸。

漢堡風光好

        感謝王雙秀為與會者安排了位於阿爾斯特畔的Hotel Ibis,距市中心和火車站都很近。三天會議閉幕後,第四天,也就是7月1日(星期一)來賓們遊覽了德國大港城漢堡市。世界各地的遠洋輪來德國時,都會在漢堡港停泊。漢堡(Hamburg)是世界大港,被譽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城市到處綠草如茵,環境十分優美。宏偉高大的市政廳等名勝,風光綺麗的阿爾斯特湖,眾多的文化設施,繁華的商業大街和富有特色的室內商業街,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來自歐洲內外的與會者。

        德國各地的市政廳,一般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老建築,最能代表各地的建築風格。漢堡市政廳更是不凡,它建在夯入鬆軟地基的4000根橡木樁上,從1886年開工,費時11年才建成。這座市政廳規模宏大,共有四層,647個廳室,比英國女王的白金漢宮還要多六間;其建築之美、裝飾之豐,與王宮相比,也毫不遜色。我們去見識見識吧!一出市中心的地鐵車站,眼前突兀現出一座高大宏偉的建築,中間矗起一座鐘塔,直插雲霄。這就是漢堡市政廳,果然氣勢不凡。整個大廈用砂岩砌成,除屋頂為銅綠色外,外觀呈煙灰色,顯得相當古老。市政廳是德意志文藝復興式建築,氣派恢宏,巍峨壯觀。它長達110米,寬70米,中間的鐘塔高112米。建築上還裝飾著不少富有紀念意義和象徵作用的藝術品。仰頭望去,鐘塔上安裝著鍍金的帝國之鷹,它是德意志統一的象徵。二樓各窗之間豎立著20位德意志著名帝王的塑像,表示漢堡度過的漫長歲月。中間兩位是查理大帝和巴巴羅薩大帝。前者建立了漢瑪堡,後者授予漢堡自由航海權。這兩位帝王是漢堡建城建港的恩公,因而其塑像備受青睞,得以榮居中央。

        步入市政廳,首先來到由兩排粗壯的圓石柱支撐的底層大廳。數一數,共有16根石柱。每個石柱要三人才能合抱起來。再仔細一看,每個柱子上都有四處人像浮雕,紀念漢堡的歷史名人,其中有人們熟知的戲劇家萊辛,音樂家勃拉姆斯和物理學家赫茲。

        市政廳內部,除市議會廳和市政府會議室外,還有富麗堂皇的大宴會廳、市民廳、皇帝廳、塔廳、市長廳、孤兒廳和風凰廳,用於宴會、接待活動和會議。大宴會廳長46.5米,寬18米,高15米,闊大而無柱。大廳色調以暗紅為主,間有金黃.顯得雍容華貴。三面壁上繪有五幅巨型壁畫,順序描繪漢堡原始風光,早期先民,皈依基督教,漢薩時代和世界大港,畫出了漢堡的千年變遷。皇帝廳最為豪華,裝飾得金碧輝煌,系仿威尼斯公爵宮元老廳而建。這裡從前曾是皇帝駕幸時,召見臣屬的地方,現在是貴賓接待廳。穹形天花板上繪有巨幅天頂畫"德意志航海凱旋圖"。在畫家筆下,象徵德意志的女神日爾曼尼婭手擎黑白紅帝國三色旗,立於貝殼舟中,周圍飛繞著活潑的小天使,海象牽著輕舟乘風破浪,各路海神護航前進。這幅天頂畫以浪漫筆法反映了德國航海業的興旺,含蓄地表現了漢堡世界大港的地位。

        漢堡市區很大,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都有三四十公里,但它的主要名勝和最繁華的街市集中在以市政廳為中心的內城一帶。

        從市政廳廣場朝東走幾步,就是風景如畫的阿爾斯特湖。它鑲嵌在繁華市區的中央,像明珠一樣為漢堡增添了無窮的魅力。白天陽光下,湖面如鏡,彩帆點點,天鵝浮游于粼粼碧波之上。入夜,四周華燈滿城,霓虹眩目,各色燈光把湖面染成五顏六色,那美景讓人難以忘懷。湖濱有精美的雕像,古老的教堂,豪華的賓館和商業大街。寬闊繁華的容芬斯蒂克大街就延伸於西南湖畔。這條大街街名的原意是淑女之路,原是貴婦淑女悠閒漫步之處,現在則以精美優雅的店鋪和臨湖風光而聞名。

        市政廳到火車總站之間,是漢堡最繁華的明克伯格大街,相當於上海的南京路。它全長一公里多,來往人流如潮,街道兩邊和附近步行商業區,商店雲集。

        漢堡城南瀕臨易北河,老港區還能看到舊日的大帆船。岸邊不遠,132米高的蜜雪兒教堂,是指引航船進港的標誌。昔日的倉庫城(Speicherstadt)如今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大片的哥特復興式多層綠頂紅磚建築群散發著19世紀建築的魅力。大家還參觀了魚市,領略了漢堡熙熙融融,人聲鼎沸的熱鬧一面。

20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