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最新訊息
會員最新活動訊息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謝盛友接受德國電台Echobreed的採訪:
留學、寫作、創業、從政
德國華文作家謝盛友近日接受德國電台Echobreed的專訪,分享了他從北京到柏林,再到巴伐利亞邦北部法蘭肯的非凡旅程。作為作家、出版商、政治人物和成功的小吃店經營者,他談及了跨文化生活的挑戰與機遇。
專訪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L4Esa0m8ww
專訪原文德語版簡介
In dieser Folge sind wir zu Gast bei You Xie. Autor, Verleger, Politiker und erfolgreicher Imbissbetreiber in Bamberg. Er erzählt uns von seiner unglaublichen Reise von Peking über Berlin bis nach Franken, seinem Leben zwischen Kulturen und wie er sich hier eine neue Existenz aufgebaut hat. Was bewegt einen Menschen, der so viele verschiedene Wege gegangen ist? Welche Herausforderungen und Chancen bringt ein Leben zwischen Ost und West? Das alles erfahrt ihr in diesem spannenden Gespräch!
- 謝盛友網站:https://youxie.de/
- 謝盛友Instagram: /you.xie.bamberg
- 謝盛友之維基百科:https://de.wikipedia.org/wiki/You_Xie
會員新書出版訊息
恭賀本會會員 蔡文琪 出版譯作《Otobüs Durağı [ Chēzhàn] 車站》
基本訊息如下:
書名:Otobüs Durağı [ Chēzhàn] 車站
作者:高行健
翻譯者:Ayşe ÖZTÜRK (黄茹), Wen Chi T. OLCEL (蔡文琪)
出版社:土耳其 MitosBoyut
出版日期:2025年1月
ISBN:9786256794339
購書方式:土耳其各大書店以及網購 https://www.mitosboyut.com.tr/urun/otobus-duragi-1958
翻譯者之一蔡文琪的感言
翻譯,是一種再創作(儘管有所限制)
我們從2022年底開始翻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劇作《車站》,這部作品與他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過去他的小說多經由法語譯介到土耳其,而這次則是他的劇作首次由中文直接翻譯成土耳其語出版。正因如此,高行健的版權代理人以及土耳其出版社都格外重視,這對我們來說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時時提醒自己,必須力求「信、達、雅」。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成語,我們往往反覆推敲。隨手舉個例子,「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如何才能讓它在土耳其語中保有原文的俏皮與深意?這只是翻譯過程中,我們所面對的眾多文字難題之一。
為什麼選擇《車站》
《車站》創作於1981年,並於1983年正式出版。這部作品延續了高行健一貫的實驗戲劇風格,故事發生在一個既無明確時間、也無具體地點,城鄉交界的車站。
劇中的八位男女,來自不同階層與年齡,他們都在等待一班通往城市的公車。然而,這班公車不是遲遲不來,就是呼嘯而過不停站。角色們不斷對話,看似交流,卻始終無法真正理解彼此;每個人都被自己的困境、回憶、迷惘或困惑所困住。他們被動地等待,身處體制之中,卻無力掌控自身命運。
我們選擇這個劇本因為它除了探討了人的存在與迷失,也進一步引發了對城鄉差距、權力結構與社會現象的深層思考。在翻譯的過程中,這種共鳴感始終縈繞心頭,回望我曾經旅居過的國度,深感作者高行健對人類處境的提問與反思,相信無論在哪個時代或哪個國家,都具有普遍性與穿透力。
翻譯的日常
我們的工作地點,除了咖啡館,天氣好的時候也常到附近一個有棵大樹的公園。這裡人不多,茶也好喝。我們總愛坐在大樹旁的桌椅邊,一邊翻譯,一邊偶爾抬頭看看藍天白雲,然後再低頭繼續琢磨下一個詞句。
翻譯的這段時間裡,我們還各自忙著教書與工作。就這樣,斷斷續續,終於把這部作品翻譯、校對完成。
劇本裡,那群在車站苦苦等待的乘客,最終沒能等到他們的公車;但至少在現實世界裡,透過我們的努力,高行健的《車站》,終於在土耳其有了一個屬於它的站台。
至於這段旅程中,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就請大家直接翻到土耳其語版的致謝頁吧!

會員新書出版訊息
恭賀本會理事長兼微信主編 穆紫荊 出版《星光下的會晤》
基本訊息如下:
書名:星光下的會晤
出版社:布拉格文藝書局
出版日期:2022年6月第一版,2024年10月第二版
ISBN:978-80-88334-15-6
電子書閱讀連結:https://app.kuhuace.com/player/index.html?id=1366240935486160896
文字導讀
當我完成這本書時,回首動筆之時,已是整整四年過去。在這四年中,我查閱了所有我能夠獲得的有關外公的資料。由於身在德國,對我來說這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好在當年出國時,母親把三本外公的書交給我帶上。雖然在三十多年的時間里,我一直因忙於生存、家庭和自己的小說創作而無暇顧及到去看它們。但是它們一直伴隨著我,幾次搬遷都帶在身邊。以致於到了我甲子之時,它們突然便成了我通往外公內心和一生的通道。

會員新書出版訊息
恭賀本會會員 方明 出版《我看見歲月飛逝 —— 方明詩作・洛夫書法》
基本訊息如下:
書名:我看見歲月飛逝 —— 方明詩作・洛夫書法
出版社:長歌藝術傳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年2月20日
ISBN:9786269755844
購書方式:各大網路書店或使用訂購單 https://forms.gle/eSf45NRvszJGctF66
作者 方明 自述
我創作極嚴謹,兢兢業業,詞藻用字小心,50年來只寫出近120首詩,亦承幸洛夫先生抄錄拙詩近51首佳句30餘則。洛夫先生曾兩度寫序,希望我早日出版《方明詩作 洛夫書法》,唯我拙藏了18年,低調渡生,今霜染双鬢,喜愁不語,而付梓此册,獻寄<洛夫文學館>,其餘心境如風。
出版社 吳放 社長推薦詩書新作
我看見歲月飛逝
「中國文化傳統一直活在方明的詩中,尤以唐代的風流餘韻為甚。不論怎麼讀,你都可從他的詩中嗅出李白的儒俠之氣,杜甫的沉鬱之風,李賀的苦澀之味,以及李商隱的浪漫深情,讀出盛唐衣冠上殘留的戰火餘燼,和流離途中永遠乾不了的汗跡和淚水…… 〜〜 洛夫 」
洛夫比方明年長二十多歲,當年方明就讀台大時,參加「台大現代詩社」,詩作〈青樓〉獲得台大文學獎,深受洛夫讚賞。方明開始向洛夫請益詩學,兩人因而結緣,數十年親近相處,情同家人。
洛夫晚年勤習書法,學有所成,便以傳統的書法來寫自己的現代詩。一般書法家多引用前賢詩詞、聖哲語錄作為書寫內容,而洛夫推陳出新,以自我的詩情詩意提升了書法境界,也以書法為現代詩增添古典風韻。他創造了一種古今交融、詩書合一的藝術形式,風格獨具。
除了寫自己的詩,洛夫竟然曾花一年時間,抄錄方明詩作五十餘首相贈,並且預先寫好推介序文,鼓勵其彙整成書。此事擱置十多年,方明至今才應命付梓刊行,書名《我看見歲月飛逝》。新書發表會上,詩人蕭蕭特別指出,著名的詩人書家願意大量抄錄晚輩詩作,此舉古今罕見,足可顯露出洛夫的虛懷若谷,也肯定了方明的才情造詣。
活動分享
1. 《我看見歲月飛逝 —— 洛夫詩書展》
展期:2025年2月8日(六)~ 2025年2月27日(四)
2. 展覽開幕暨新書發表會
日期:2025年2月8日(六)下午2:30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nei6b8jU3xJRCXGd9
誠摯邀請您共襄盛舉!
會員新書出版訊息
恭賀本會會員 丘彥明 出版《弄草紀》
基本訊息如下:
書名:弄草紀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25年1月6日
ISBN:9789863877905
購書方式:各大網路書店
作者前言
二00一年,遷居荷蘭聖安哈塔村。家裡有一塊約一百五十平方米的花園;一個五十平方米的天井;屋前有兩個花壇,每塊約三平方米;屋後另有一塊狹長型菜圃,約三十多平方米。土地面積雖然不大,卻讓我與大自然植物界直接對話的夢想生活,有了延續。
對我而言,如今擁有的花園和菜圃是魔幻的。隨著時令,花園有時會成為菜圃的延伸;菜圃則時常是一部份的花園,加上陽台、房屋外牆、圍籬的善加利用,花草、果樹、瓜蔬,相互交錯、融合。造成這種變化,憑的是:我隨興性情下,一顆用心和一雙勤快的手。
我和丈夫唐效都喜歡種植。平日,唐效公事忙碌,加上花粉病嚴重(從春天延續至秋天),整理園圃的時間極其有限。因此,我成為主要的園丁,掌握了園地呈現的面貌。
除了實在沒法自己育苗的果樹外,我不太喜歡從花圃店裡,買現成的草花或蔬果幼苗回家栽培,覺得沒什麼趣味和成就感。
我喜歡收集種子,然後將種子育出苗來,培養長大,直至開花、結果。這種伴隨植物經歷完整一生的過程,才能讓自己得到真正快慰的滿足。
我常遺憾,年輕時受考試制度影響,沒能成為醫護人員,或是科學工作者。我有時會為自己的分析能力、堅持的耐力洋洋得意,對是真正科學家的唐效說:「可惜了,我應該是很好的科技人員。」
唐效聽了,每每連情面也不給,搖頭:「你不是。」
我反對,再次肯定自己一定是;他則否認,堅決我不是。
於是,我停止辯駁。但,心中固執自己確是。至少從治園藝的精神和方法推斷,我相信,自身就是一位科學工作者--從培養種子做實驗,仔細研究栽培的方法,反覆實踐設法取得結果;除非親身證明確實不可行,從不輕言放棄。
由於我熱衷於實驗,家中土地雖不大,物種卻很多。尤其是原本不適合荷蘭氣候的植物,在我悉心種植、授粉之下,不少種子發芽,至開花、結果。
二0二二年,我們夫妻曾做了個統計,自該年一月一日至年尾十二月三十一日,將家中所有植物開的花拍照紀錄。我原猜測,最多能有七、八十種吧!誰料全年下來居然收集了一百六十五種不同的花,實在驚喜。有朋友質疑我們將同種植物不同顏色花分別計算,當然容易累積。我們堅定的告知,開花數計法絕對是:一種植物不論在園內開出多少不同色彩的花來,一律以一種計。言下頗為得意。
花盆是主要的育種工具。屋內的窗台、門廳、貯藏間一角、樓道,但凡陽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唐效和我都能善加利用。放置花盆,成為育種、養育室內植物、栽培不適應荷蘭冬寒氣候--熱帶植物與亞熱帶植物的空間。鋪設石磚塊的天井,則是室外植物育苗的養成地,擺滿近百個幼苗盆栽。
不論室內室外,隨時都有新品種的種子加入實驗。所以,每年都有期待,或大或小的不同驚喜,以及肩負新植物長成的責任感。
當然,科學方法培養植物最終目的,還是植物能變成藝術的形式呈現。所以,我的花園菜圃雖有「規律」的種植;從外人的眼中,卻是非常態的一片「野趣」。
有一年,唐效和我去法國拜訪莫內故居。進入著名的花園,大喜:莫內規畫花園,採用色彩設計下的混雜種植法,以不規則的栽種,呈現顏色效果。以植物表現藝術的觀點,顯然我與他的做法,不謀而合。只是,他更有計畫去種植,而我更為自由--在計畫種植之中,隨意添加、播撒,再輔以拔除淘汰的方式進行。當然,兩人最大的差異在於--他的花園佔地遼闊,甚至包括極大的蓮花池;而我只有一塊盈盈小圃、一方小塘。再者,他是花園歸花園、果園歸果園、菜圃歸菜圃,分類依舊秩序井然;而我,卻是花果、蔬瓜,親愛一家,共生共存。
仔細想想,自己對植物所費的心思,付出的時間感情,似乎遠超過了對人的付出。
我很容易為一株植物的開花結果歡喜跳躍,很容易為一株植物患病蟲害而憂心失眠,也很容易為一株植物無端枯萎而傷心落淚;而這些,若發生在熟人身上,我的情緒似乎冷靜理性多了。
是故,我常想,自己應屬於「甘為植物奴」,為此樂而不疲的一類人吧!
曾經,我在最先的十年荷蘭城鎮生活中,租賃有花園的房屋養花、租用居民農園種菜,寫下了荷蘭田園散記《浮生悠悠》。後來的二十年,在荷蘭鄉村買屋,擁有了自己的花園菜圃,繼續種植筆記,為與自己有關的種子,留下生命的印記。
這些植物筆記,一部分寫成千字文。二0一0年至二0一九年底,刊登於陳溶冰主編的《深圳商報》萬象副刊,專屬於我的專欄<荷蘭閒園>裡。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之初,我結束了十年,每週一篇、天馬行空的專欄寫作。檢視曾經的文章,挑出與自家園地植物有關的篇章,於疫情期間,花大半年時間,慢慢重新修訂、增補內容。終於,完成了這本書--我與植物不斷的情緣。
讀這本書可以感受,我的花園、菜圃、苗場,就是我的景觀藝術創作;所敘述的每種植物,都是獨特的行為藝術品。不同種子呈現的形貌,最終有可能以裝飾性乾燥花、果,防蟲清香物,或是餐桌上菜肴、調味醬、果醬、或是酒的各異形式出現。
也因為日日在園圃中與植物為伍,於是和土地、植物有關的動物、昆蟲,不論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和我產生了一定的關連。從而生出許多哭笑不得的故事來,給生活增添了意外的調味料,不得不記。
寫這篇前言的時候,我又成功的以熱帶水果釋迦的種子,育出了四株釋迦樹苗;另在育苗盒中,正進行今年八枝桂花新葉芽的扦插;園中豐茂的薄荷,剪下三大束,分別插入瓶子裡,放置在客廳、廚房和書房,改良空氣品質;收取下花園、菜圃,花謝結成的各種種子,分裝在小塑料袋裡,標記花名、花色及時間,以備來年之用。嘗試以柿子葉製柿葉茶、紫蘇葉焙成紫蘇茶、小香蔥陰晾成乾燥蔥花粒。更進一步發展,以容量六十五公斤的塑料袋種植各種瓜類,攀爬在各種牆面和樹籬、圍欄之上,當冬瓜、絲瓜、苦瓜、瓠瓜、葫蘆瓜、佛手瓜、小黃瓜、香瓜、小雀瓜,紛紛垂吊、款擺,原本純粹歐洲風情的花草樹木庭園,憑添出許多亞洲故鄉的獨特氣息,路過者看著稀奇驚嘆,我呢往往留連園中不捨得進屋。
與花木蔬果相處,無言勝有言,心靜歡喜。
完成此書初稿時,事出意外:原本愛熱鬧好強、行動自如的年邁母親,突然臥床不起,體弱需旁人餵食、照料排泄,記憶力迅速減退,視力逐漸模糊…她自認半死不活,鬱鬱寡歡,覺得生命無意義;妹妹、弟弟隨身悉心服侍,她常採取不合作態度。
每日二十四小時母親癱在床上,睡醒的時候,總是兩眼無神的盯著天花板。受新冠肺炎全世界肆虐的影響,我不便旅行返台探親,只能每日透過視訊的方式,陪伴生病加憂鬱的母親。
一向喜歡聊天的母親,這時對許多話題變得索然無味,甚至無話可說。我改換各種方式,例如講生活,談她的朋友、親戚、家鄉往事,讀新聞報導、雜誌上的文章等,企圖挑起她的興趣,常常失敗。
幾個月後有一天,我和母親視訊,無新鮮事可說,那日世界大事又乏善可陳,一下子就陷入於尷尬的沉默中了。時過許久,我嘗試問:「讀我寫養花種植物的文章給妳聽,好嗎?」她居然馬上回應道:「好!」
於是,我從電腦檔中找出了這本書稿,挑選一篇朗讀。讀完,從不曾當面誇獎我文字的母親,竟然開口贊美:「寫得很好,生活得很有意思。」然後,與我討論文章中所寫植物的種植細節,和收穫做菜肴的方法。
既然能激發母親的興趣,我便從書稿的第一篇文章開始,逐日順序朗讀。文章長些的一日讀一篇,文章短些的一日讀二篇。每天,她極有興味的聆聽。聽完必定會說:「花種得好,文章也寫得好。」或「文字很好,你們吃得好。」或「好聽。日子這樣過,有意思。」也樂於講述她的經驗,供我參考。可見,她真是喜愛這些文字內容。
就這樣,為討母親的歡喜,激發她對生活的留戀,我成為「朗讀者」,歡天喜地為她朗誦。每日朗讀中,我很自然會發現文章裡的一些錯字、錯辭、不通的文句應修改,贅語得刪除;也發現有大小不一的疏漏,須增補。所以,每日讀完文章,結束視訊後,即重新動手認真修訂。
為母親朗誦完這一本書,文字內容得到了新面貌,更接近我的理想。感謝母親!
大半年後母親逐漸恢復健康,重燃對生活的興味。如今能吃能聊,還能在助步器協助下在屋內走動,是我們做子女的大福氣。因此,衷心將這本書獻給過完一百零二歲壽辰的母親。
除了母親,我還願與所有熱愛養花種菜的同好者,共享此書。
特別感謝「印刻」所有朋友為《弄草紀》出版付出的心力,謝謝!

會員最新活動訊息
知名詩人方明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初次會晤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知名詩人方明先生應邀參加大陸舉辦的一場全國性文學座談會及頒獎典禮。活動中,方明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先生交流,二人展開了一場私下的文學對談。
最值得一提的是,早年莫言曾特意郵寄墨寶《方明詩屋》給方明,表達對其詩作的欣賞。然而,此次會面才是兩人首次見面。會場氣氛熱烈,記者與粉絲雲集,儘管交流時間有限,但兩位文學巨匠的相遇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會員新書出版訊息
恭賀本會會員 顏敏如 出版《誘惑》
基本訊息如下:
書名:誘惑
出版社:釀出版(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
ISBN:9786264120166
購書方式:各大網路書局或電郵 lestat@showwe.tw(尹懷君小姐)
本書內容簡介
連昊天是個成功的作家,也是個孤獨甚至是孤僻的作家,因為他認為,唯有遠離人群,才能讓自己那幾乎是強迫性的批判性格不致傷人。他的遊歷、見識和閱讀範疇不同於一般,這增加了他思考與批判的素材,卻也讓他難以找到能夠深刻談話的對象。
在一個駐地寫作的機會裡,已步入老境的連昊天不可自拔地愛上蔣依第。然而兩人各自有家庭的事實,讓天主教徒連昊天有著太多的掙扎,也深陷自我背叛的恐懼漩渦之中。
「不要讓我陷於誘惑,不要讓我陷於誘惑,不要讓我陷於誘惑……」
他恨透了這樣的誘惑,卻也因為依第的高雅誘惑而得到知心、知情、知意的滿足──直到依第意外懷孕。依第說,即使和丈夫離婚,同時斷絕與連昊天的關係,她也要保有肚裡的孩子。
依第主動邀連昊天面談。在一個強烈颱風來襲的日子裡,他滿懷煎熬地驅車赴約。
「狂風呼嘯,車子好像有些飄動。擋風玻璃前彷彿是一片厚厚的白簾子,幾乎什麼也看不見。突然似乎是紅色的什麼在眼前閃過,我的車子頓了一下,感覺上應該是稍微凸起路面的斑馬線區。」
狂暴的風雨中,連昊天祈求著天主的垂憐……
作者簡介
顏敏如,第五十屆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得主(得獎作品:《我們‧一個女人》)、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獨立中文筆會與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第一位在德語《新蘇黎世日報》(Neue Zürcher Zeitung)發表文章的臺灣人、第一位獲邀至瑞士「拉微尼堡」(Château de Lavigny)國際作家屋駐留寫作的臺灣人,也是第一位接受埃及國立電視台Nile TV訪問的臺灣人。曾任《瑞士僑訊》編輯,曾為《中國時報》國際版、《蘋果日報》論壇撰稿人,以及天下雜誌「獨立評論」的專欄寫作者。

🎉 會員得奬訊息 🎉
華僑救國聯合總會113年海外華文著述獎揭曉,恭喜本協會前會長麥勝梅及知名詩人方明,分獲文藝創作獎項散文類佳作。協會對二位的成就表示熱烈祝賀!
麥勝梅的作品包括《訪巴塞爾美術館遇見霍爾拜恩》等兩篇;
方明則以《浮月》等六篇散文集獲獎。
再次恭喜二位!

會員最新活動訊息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穆紫荊女士在德國華達中文學校舉行簽名贈書活動
2024年9月21日星期六德國華文作家穆紫荊攜書來到位於達姆斯達特的華達中文學校。她先和低年級同學們交流了學習中文的樂趣與體會,接著又和高年級同學們交流了海外中文創作的經驗和體會。穆紫荊向低年級學生們朗讀了巴金的《繁星》和自己的詩《新春》。
和華達中文學校高年級同學們的對話與互動在田潔校長和李嘉老師的陪同下圍繞海外華文創作的話題進行了深度交流。華達中文學校對高年級學生的中文創作十分重視。學生們也對華語創作展示出濃厚的興趣。讓人看到海外華二代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成就並為在海外堅守耕耘的每一位老師們點點讚。
接下來穆紫荊向在場的聽眾們簽名贈書。她帶去的是由紐約商務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的《黃昏香起牽掛來——紫荊精選集》。裡面涵蓋了從2010年開始到2016年為止她所寫的小說、散文和詩歌最優美的精華部分。原本以為低年級的小同學們因為識字不多不會有太大的興趣,結果他們每個人都說想要,說留著以後看。
穆紫荊認為在海外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每個海外華文作家都有責任和擔當,她也希望海外華人能共同努力將中華文化的傳統發揚光大。
會員最新活動訊息
歐華作協副會長青峰應瑞士Rapperswil-Jona市市立圖書館邀請,於2024年8月22日晚間參加了Linth區域作家讀書會。本次讀書會由瑞士歌手兼作家Frédéric Zwicker主持,現場氣氛輕鬆幽默,50多個觀衆席位座無虛席。
青峰與9位瑞士作家同台,介紹並朗讀了他的德語詩歌《路邊小館》(Mein kleines Restaurant am Strassenrand),朗讀結束後與觀眾互動交流,反應熱烈。
以下是青峰朗讀的內容,特此分享給大家。
Mein kleines Restaurant am Straßenrand
Autor: Albert Young
Sie sind gekommen, dich abzureißen
Bald wirst du nur noch Trümmer sein
Kein Lachen mehr und kein Plaudern
Kein Klingen von Gläsern und Tellern
Adieu, mein kleines Restaurant am Straßenrand
Du hast noch deine kleine Leuchtbox
Wo wir das Tagesmenü lasen
Und selbst wenn wir nicht jederzeit reinkamen
Gab es uns immer einen kleinen guten Vorgeschmack
Du botest keinen Luxus
Nur ein paar Tische
Du serviertest nichts Besonderes
Nur einfach gutes Essen
Im Winter, hattest du diese gemütliche Wärme
Die durch deine Fenster kam
So einladend, dass wir eintreten mussten
Im Sommer, hattest du diese kühle Brise
Die deine Terrasse streichelte
So selig, dass wir dich nicht verlassen wollten
Mama und Papa brachten uns hierher
Du hast uns aufwachsen sehen
Als wir unsere Kinder herbrachten
Bist du für sie zu einem Zuhause geworden
Heute in der kleinen Leuchtbox
Ist nur ein handgeschriebener Zettel
Vom Wind und Regen halb zerrissen
Um dich von uns zu verabschieden
Adieu, mein kleines Restaurant am Straßenrand
Vielleicht werden sie dich zu einem Fünf-Sterne-Hotel umbauen
Vielleicht verwandeln sie dich in ein Michelin-Restaurant
Aber für mich wirst du immer bleiben
Mein kleines Restaurant am Straßenrand
會員最新活動訊息
歐華作協定居德國的會員謝盛友先生接受德國巴伐利亞州對華高教中心(BayCHINA)採訪。
19. Ep | (Chinesisch) 留学生、餐厅老板 – PingPang-Talk – Apple Podcasts
---
巴伐利亞州對華高教中心(BayCHINA)成立於2007年,由巴伐利亞州教育、文化、科學與藝術部設立,是一個面向巴伐利亞州所有公立高校的政府性服務機構。中心致力於協助巴伐利亞州公立高校與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間建立交流與合作關係,並為雙方高校的學生學者提供學習、工作及生活等方面的支持與幫助。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方明將出席 2024年8月31日 FangArts 第一屆臺法國際藝術沙龍展 - 2024 巴黎奧運特展 ART&SPORT之開幕茶會,發表並朗讀個人詩作《地鐵神話》與《夜讀花都》。
活動海報如下:

會員新書出版訊息
恭賀本會理事長兼微信主編 穆紫荊 出版《小碎記》
基本訊息如下:
書名:小碎記
出版社:布拉格文藝書局
大陸微信客服: qinchaxisoxu
海外郵箱客服: jenny.crystallina@163.com
作者感言:
大暑之際,我的第一本隨筆集《小碎記》也出版了。十五萬七千字。這是一本集腋成裘的聚沙成塔之作。記錄了時光下自己一掠而過的身影。也是繼大大小小的小說後再一次以真實的內心對人生的直面並思考。
在這本書里的我,既是沈澱後的我,也是願意做一個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信仰的溫暖的我。
看著不急功近利,不浮誇輕薄。寵辱不驚,淡定安逸,心靜如水,不忘初心這個我,覺得人生如此似也已得始終。
《小碎記》是一本看淡得失,珍惜擁有,不負時光,不負自己的隨筆集。感恩歲月的饋贈。
人生如旅途,我亦是行人。

圖片由作者穆紫荊女士提供
會員新書出版訊息
恭賀本會會員常暉主編出版英文書《On the Tide》
基本訊息如下:
- 書名:《On the Tide》(中文可譯為《弄潮》)
- 出版社:奧地利Urban Future Edition
- ISBN:978-3-200-09106-1
本書內容簡介如下:
本書的意義很明確:我們的世界正在崛起,我們的時代對人類來說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東西方意識形態衝突持續升級,導致人權問題、戰爭和難民、恐怖攻擊、經濟短缺和潛在的政治污名。 突如其來的新冠大流行只在傷口上撒鹽,並讓地緣政治考量在各國政府的外交政策中發揮了更具決定性的作用。 同時,氣候變遷以及社交媒體和人工智慧的影響,無論好壞,都是重塑世界的中心議題。正如奧地利前總統Dr. Heinz Fischer為本書所撰的前言所述:「要相互交談和傾聽,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交換想法並希望了解對方,在過去已成功避免了許多災難。這絕不是呼籲放棄態度和信仰或容忍違背我們自身價值觀的行為。但若無對話的意願,我們既無法避免未來的戰爭,也無法克服貧困、社會不平等或氣候變遷等重大全球挑戰,因為我們只能共同做到這一點。」
本書集諸多場專家論壇的亮點,包括 「恐怖攻擊、安全與人權」 、「恐襲地區的平民保護預防機制」 、「非政府組織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作用」 、 「諾貝爾和平獎與締造和平」 、「 體育與政治」 、「現代戰爭與城市安全」 、「結構性暴力與公共秩序」 、「人權監測機制」 、「後疫情數字化下的人類安全」 等主題探討。 此外,本書就相關主題發表了十幾篇不同視角的文章,其中有對中國近20年的回顧、當今世界高科技的挑戰、對雙重標準的解讀、歐美中互動問題等,這些文章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增值體驗。
圖片由作者常暉女士 (圖二) 提供
會員新書出版訊息
恭賀本會會員 黃雨欣出版新書《諾亞方舟》。 此書精選了作者文學創作二十年來發表過的中短篇小說十二篇,反映的是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不同年代出國打拼的同胞在德國的生存狀態,他們分別是50後、60後、70後,每個年代出國的人都有不同的心態和際遇,作者近幾年的作品主要表現海外母女兩代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移民一代和移民二代之間的觀念衝突。作者手裡尚有少量存書,優惠價每本20歐德國境內包郵,購書請直接聯繫作者,郵箱:huangyuxin53@gmail.com

作者簡介
黃鶴昇,本名黃學昇,儋耳道中人,德國巴伐利亞州國王領域居民。文壇三無人員:無學歷、無頭含、無所稱謂的遊牧民寫手。現為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世界詩人大會永久會員,獨立中文筆會會員。著作短篇小說集《圈圈怪誕》,哲學論著《老莊道無哲學探釋》(原書名《通往天人合一之路》)《孔孟之道判釋》、《宇宙心論》。《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獲得文史雜誌社《黃花崗》2008年度佳作獎第一名。三本論著均獲得中華民國僑聯總會人文科學學術論著佳作獎。作品散見大陸、港、台及東南亞等海內外中文報刊及網站。 游刃於聖哲之門,逍遙於老莊之道。
會員新書出版訊息

作者簡介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獨立中文筆會與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第一位在德語《新蘇黎世日報》發表文章的臺灣人、第一位獲邀至瑞士「拉微尼堡」(Château de Lavigny)國際作家屋駐留寫作的臺灣人,也是第一位接受埃及國立電視台Nile TV訪問的臺灣人。曾出版小說《此時此刻我不在》、《英雄不在家》、《拜訪壞人 -- 一個文學人的時事傳說》與《焦慮的開羅:一個瑞士臺灣人眼中的埃及革命》等書。
《我們‧一個女人》
- 曾獲第五十屆【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
- 2019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臺灣:故事之島書區】入選
- 2019瓜達拉哈拉書展臺灣館【臺灣精選區】入選
- 2022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女性書寫.書寫女性】展書
清朝時的海盜、日治時的藝旦,以及光復前後的女子,在時間洪流中互相交織,成為一個一個的我們。是時代的故事,是女性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作者以文字突破時空限制,遊走在想像與現實之間;透過不同時代的三個女人故事,一窺千萬個女人的一生。
會員新書出版訊息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祝賀本會會員穆紫荊女士於2023年5月出版第一本德語文集(散文集)"Dies ist ein fremdes Land"。穆紫荊女士截止目前共出版六本德語書,兩本在捷克布拉格文藝書局出版,四本在德國華友出版社出版。如圖所示。

作者簡介
穆紫荊,德國。歐洲華文詩歌會創始人。歐華新移民作家協會終身會員。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廬山陶淵明國際詩社副社長。布拉格文藝書局總編。《歐洲華文文學》主編。
著有散文集《又回伊甸》、微短小說集《歸夢湖邊》、詩集《趟過如火的河流》和《恰如對影》、個人精選集《黃昏香起牽掛來》、中短篇小說集《情事》、長篇小說《活在納粹之後》和《醉太平》以及評論集《香在手》1-3卷。
會員最新活動訊息
會員最新活動訊息
2023年3月4日作家青峰參加瑞士聖加侖州 (Sankt Gallen) Rapperswil-Jona 市立圖書舘舉辦的讀書會,與六位德語業餘作家同臺,朗讀個人作品,並和主持人交流創作心得。活動規模雖小,卻有衆多觀衆特地趕來,會議廳滿座,實屬不易。
會員最新活動訊息
秀威推薦作家顏敏如《英雄不在家》報名2023法國里爾SERIES MANIA 電視劇集展
法國里爾SERIES MANIA 電視劇集展是專為電視劇集而設計的國際專業級展會,2010 年由巴黎影像論壇(Forum des Images)發起,2017 年起獲得法國文化部官方支持。其中專業論壇單元 IP PITCH: BOOK TO SCREEN媒合出版品及影視製作方,招募全球各地具有國際電視劇集改編潛力的文本。
2023年BOOK TO SCREEN專業論壇主辦方的選書條件為:報名文本須為取材自真實事件的作品,發生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時期尤佳,可為非文學、真實事件改編的小說、傳記或回憶錄。
秀威鄭重推薦《英雄不在家》報名2023的SERIES MANIA,除符合主辦方的選書條件以外,也因為這類深入西方及中東背景脈絡的創作在華文作者中較為稀有。主角阿曼夏的原型游擊英雄「潘吉爾之獅」馬樹德(Ahmad Shah Massoud)經歷阿富汗至關重要的蘇聯撤軍、塔利班崛起時期,是動盪年代的縮影;故事敘事者「記者」,亦是從瑞士記者尤根‧索格(Eugen Sorg)的親身經歷出發,結合相關史實資料與報導,融入親臨阿富汗的觀察所得而改寫。
藉由報名SERIES MANIA,希望可以重新將這本華文原創中難得的戰爭史詩故事推到鎂光燈下──相信在美軍撤出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權的當代,回頭再看甚或將此故事改編為影視作品,都將會有另一番體悟。
會員新書出版訊息

- 穆紫荊 2022年4月在布拉格文藝書局出版中詩網評論集《香在手》3 、 2022年6月出版長篇小說《醉太平》
- 張曉洋(John Xiao Zhang) 2022年3月在英國出版以文革為背景的愛情小說《穿越紅色暴風雨》、《宦海沉浮》、《商海風雲》 三部曲。英語版:《Sailing Across the Red Storm》、《Floating and Sinking on the Sea of Officialdom》、《Battling the Wind and Waves on the Sea of Commerce》。
《商海風雲》是《穿越紅色暴風雨》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是繼第一部《穿越紅色暴風雨》描寫了血腥的文化大革命,第二部《宦海沉浮》 描寫了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改革開放之後,再現90年代後期至21世紀前十幾年中,中國大地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二十年間,由於改革開放解放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的創造力。中國的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騰飛,經濟總量已經躋身全球第二。基礎建設,城鄉面貌都迅速地得到改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福利制度也開始建立起來。 政治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集體領導的制度使政治對社會各個領域的控制放鬆了,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國已經逐漸地變成了一個商業化社會。和中國現代史上飢荒,戰亂,貧困和專制的各個時期相比,可以說是一個黃金時代。讀者們在看完這一部書後,再回想整個三部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社會在半個世紀裡的巨大變遷,從黑暗到光明,從嚴冬到盛夏。帶來的思考就是,中國的未來會走向何方。
會員最新活動訊息
自即日起至 2022/11/30 (三) 止,只要填問卷投票給喜歡的書,就有機會抽超商禮券,活動網址如下,一起投一波!點擊連接進入投票區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文友顏敏如小說《我們.一個女人》入選2022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女性書寫.書寫女性】主題書展展書!法蘭克福書展是全球最大的國際圖書博覽會, 於
2022年10月19日至10月23日在德國舉行。

2021年- 2023年 台灣文藻外語大學駐校作家 顏敏如(瑞士)
法蘭克福「跨國双籍家庭暨伴侶聯合會」負責人購閱作者朱文輝(瑞士)2018年徵稿編輯並德譯出版的30篇華文微型小說專輯「孝順 Hsiao Hsun」 一書後,覺得內容十分符合她們社團組織宗旨,便寫信透過出版社聯繫上作者 ,邀請作者前往法蘭克福參加她們於2022年9月15日(星期四)18至19:30專為本書所舉辦的一場座談會並請作者選篇朗讀箇中作品。
